在兩年咖啡機多的大學生活中,李洪康的出行依靠著兩種“工具”:1張輪椅和18名同學的肩膀。
  每天早操後,幾個90後大男孩會準時出現在李洪康的宿舍,推著腿有殘疾的李洪康去食堂吃早餐,然後一起去教學樓上課。遇有臺階,其中一人便俯身將他背起,其他人負責抬輪椅和為他“保駕護航”。有時課間換教室,需要從一層背到六層;有時陰天雨雪,背他時便更加小心借款翼翼,平日性子再急的小伙子,這時“都是走得慢些穩些,生怕腳下打了滑。”
  這樣的出行“模式”,讓李洪康進入江蘇建築職業技汽車借款術學院至今的兩年多時間,沒遲到過一次,也沒摔倒過一次。
  李洪康剛入學不久,班主任周留軍就在班會上與同學們商討了他的出行問題,最後大家決定:班上除他之外褐藻糖膠的18個男生,以宿舍為小組(一個宿舍6人),每天負責接送他上下課和去食堂吃飯。
  這個決定讓李洪康心裡熱乎乎的,也給了他信心。此前,他曾一度擔憂自己來上學的借錢決定是否正確。
  6歲那年的一場疾病,奪走了他正常的行走能力,從此與輪椅為伴,住校少不了給別人添麻煩,而且他家在江蘇豐縣農村,還有兩個弟妹,父母的負擔已經十分沉重。兩次高考,他才好不容易過了當年的三本線,為減省學費,他選擇來讀高職,可以後能有好的就業嗎?但是,他又的確別無選擇,家境貧寒、行動不便,“求學是我唯一的出路。”李洪康說。
  老師和同學的保證,消減了他心頭的顧慮,學校瞭解到他的特殊情況後,給他提供了一等助學金,減免了部分學費,還特別在公寓樓一層給他安排了單間宿舍。
  不過,生性內斂的李洪康依然覺得“害怕”,校園裡那些投來的異樣目光始終讓他不舒服。
  “剛開始跟他說話,他都低著頭不看你,你跟他講三句話,他可能才回一句。”周留軍回憶道。而如今,這個以前“說話時頭一直低著”的學生,見面了會主動跟你打招呼,有事沒事也會給他打個電話聊聊,“我想這些轉變一方面是因為相處久了,另一方面源自集體的溫暖。”他經常能看到下課時,不少同學會主動聚到李洪康身邊,聊天說笑、探討問題,“漸漸融了進來”。
  更讓他欣慰的是,李洪康學習刻苦,成績保持在年級前三名,兩次拿到國家勵志獎學金,還被評為江蘇省三好學生和江蘇建院“自強之星”。
  班級里,李洪康是標準的好學生。幾乎每堂課,他都會坐在班裡最顯眼的位置——第一排正中央。“能清晰的看到他上課時的專註”,教李洪康相關專業課的單世鋒老師說,給他印象最深的,是李洪康回答問題時聲音非常洪亮,和他只有一米二的瘦小身體顯得“特別不成比例”,仿佛有種“穿透人心的強大力量”。
  在同學徐凡的記憶里,起初很少能聽見李洪康的聲音,背上的他總是很沉默,和他相處時自己也顧慮頗多,“講話特別註意”,但現在處熟了,“什麼玩笑都能開,我們都叫他‘康爺’,因為總是圍著他‘鞍前馬後’”。上下樓路過李洪康的宿捨去串個門、每天的輪流接送,也已成了他和其他17名同學的一種習慣,“其實真沒什麼,就是一起結伴去上課吃飯”。
  在這18個多是家中獨生子的90後大男孩兒眼中,“康爺”也實在讓人佩服,雖然身有殘疾、家庭經濟困難,但從沒有抱怨放棄,一直努力而堅韌,學習上有什麼問題向他請教更是一准兒沒錯,“他就像個小小的知識庫,平常也樂於跟我們分享學習經驗,每次考試之前,他還會主動把自己整理好的筆記和重點內容貢獻出來。”李洪康的同學史偉由衷道,“實訓課的時候我們都是搶著跟他‘搭伙’”。
  而在更多師生眼裡,這些將殘疾同學背在肩頭的大男孩兒,已經成為江蘇建院“一道最美的風景”。“這體現出90後充滿陽光的一面,那種同學間相互扶持的友情,也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所在”。江蘇建院學工處處長劉盛賢說。
  對李洪康而言,這18個兄弟如今已是“親人般的存在”。和同學相處時感受到的“平等對待”讓他一點點放下了芥蒂,“一路走來,誰都沒有把我當成過負擔或者戴著有色眼鏡看我,他們每天接送我上下課,幫我打水買飯,陪我一起面對路人好奇的目光,讓我很感激,也給了我勇氣。”關於未來,他也有了更多信心和夢想,“我想專升本繼續學習軟件編程相關專業,希望以後能夠成為一名程序工程師”。  (原標題:肩膀上的行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m94ymvew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